答疑解惑

蛀牙小常识!

来源:牙依馆 蛀牙 收藏

第三次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,全国龋齿的发生率高达90%以上。世界卫生组织已将龋病和牙周病、癌症及心血管疾病并列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,而我国龋齿的就医率不足10%,远低于发达国家的就医水平。

 

蛀牙

 

1.蛀牙,医学上称为“龋齿”,是牙齿在口腔细菌的作用下形成的白点、白斑或黑洞。糖类的摄取,特定的口腔细菌(如某些链球菌、乳杆菌),以及患者本身对蛀牙是否易感是蛀牙发生的主要因素。食物中的糖类经过口腔中的细菌发酵而生成有机酸,有机酸会破坏牙齿附近的酸碱平衡,当酸度达到一定程度时,牙齿便会脱钙。刚开始牙齿的珐琅质会出现不透明的白点,若脱钙的过程继续,牙齿便会变软形成牙洞,最后形成蛀牙。糖类食物摄取越多,在口腔中停留的时间越长,形成蛀牙的概率就越大。发现蛀牙要及时治疗,最大限度地保留牙髓神经、保存患牙。

 

2.答案是肯定的。饮料对牙齿的攻击力非常强,尤其是碳酸饮料,里面所含的糖类物质和酸性物质会导致牙齿表面的珐琅质溶解破坏。长期频繁地喝碳酸饮料会引起大量牙齿甚至全口牙齿的龋坏。儿童由于牙齿发育未完成,对酸性物质抵抗力弱,牙齿更易被溶解破坏,所以儿童一定要少喝饮料、尤其是碳酸饮料。

 

蛀牙

 

3.蛀牙是否会遗传,目前没有定论。在实际生活中,可能会发现父母易患蛀牙,孩子的牙齿也易患蛀牙。很难区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遗传因素,还是由于同一个家庭的成员有相同的生活习惯,其对口腔保健持有相同的态度所致。目前普遍认为,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均对蛀牙有一定程度的影响,而环境因素更为重要。因此,在实际生活中,应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、口腔卫生习惯,积极预防蛀牙的发生。

 

4.蛀牙不是一种传染性疾病。虽然蛀牙是某些细菌引起的口腔疾病,但蛀牙不是由于细菌这一个因素就能形成的。蛀牙的发生与个人的牙齿结构、饮食结构、口腔卫生习惯等因素密切相关。蛀牙虽然不是传染性疾病,但引发蛀牙的细菌可通过亲吻、共用餐具等行为传播。目前,有科学研究发现,母亲口腔内引发蛀牙的细菌可传播给宝宝,传播时间越早,宝宝发生蛀牙的风险就越高。因此,妈妈们应积极预防和控制口腔内的蛀牙,降低宝宝以后蛀牙的风险。

 

蛀牙

 

5.很多家长误以为孩子的牙齿是要替换的,没有治疗的必要。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。乳牙对于孩子的咀嚼、面部发育、营养摄入均会造成影响,同时乳牙蛀牙可能影响恒牙的萌出、发育等。乳牙坏了不但要及时治疗,更要及早预防。对于乳牙蛀牙的治疗方案,需要考虑牙齿的情况、替换时间等因素,由专业的医生来评估。严重的乳牙蛀牙(龋坏)不但影响孩子进食,还可能引起牙龈脓疱和面部肿胀。

 

6.不同程度的乳牙龋坏,治疗方法也不尽相同。乳牙早期脱矿可进行涂氟处理,定期观察。未累及牙髓(俗称牙神经)的龋坏,可进行充填治疗和(或)金属预成冠修复,一般就诊1~2 次即可完成。累及牙髓的龋坏需要进行牙髓相关的治疗,一般需2~3 次才能完成。而严重龋坏的乳牙因可能影响到下方的恒牙胚,需进行拔除。若对应的恒牙短时不会萌出者,需要制作间隙保持器,防止邻近的牙齿移位。

参与讨论

0人参与,0条评论
登录后参与讨论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
最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