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拍照总不爱笑?侧脸看起来嘴巴突突的?小心哦,这可能不是简单的“嘴唇厚”,而是“凸嘴”或“龅牙”在作怪!很多人分不清这两者,甚至觉得只是美观问题,却不知它不仅拉低颜值,还可能影响口腔健康与面部整体协调。
一、如何区分:凸嘴 vs 龅牙
凸嘴:通常指上下颌骨整体或局部前突,导致面部侧面轮廓线条不流畅,嘴唇在自然放松状态下难以闭合。有些人常伴随开唇露齿、颏部(下巴)后缩等情况。它更多是骨性问题。

龅牙:更多指牙齿角度向前异常突出,尤其是上切牙明显唇倾,但颌骨位置可能是正常的。简单说,是牙性为主的问题,牙齿“跑”出了牙弓的正常范围。
注意:很多人属于“骨性+牙性”混合型,需专业检查才能明确。
二、为什么会发生?
遗传因素:家族中若有类似面型,后代发生的概率较高。
不良习惯:如儿童期吮指、口呼吸、吐舌、咬笔等,长期可能推动牙齿或影响颌骨发育。
牙量与骨量不调:牙齿过大或牙弓过小,导致牙齿排列拥挤并前突。

三、别忽视它带来的问题:
这不仅仅是“好不好看”的事。
长期凸嘴或龅牙可能导致:
1.闭口困难,口呼吸加重,增加牙周病和呼吸道疾病风险;
2.牙齿易干涩,龋齿概率上升;
3.咀嚼效率降低,可能影响消化;
4.甚至引发颞下颌关节紊乱。
四、如何治疗?靠谱方案来了!
明确诊断是第一步!正畸医生会通过临床检查及X光片分析主因。
1.如果是牙性/轻度骨性:通常采用正畸矫正即可有效内收前牙,改善突度。现在有金属自锁、隐形牙套等多种方式可选。
2.中重度骨性问题:可能需要正畸-正颌联合治疗(即矫正+手术),才能从根本上调整颌骨位置,改变面型,效果显著。
3.针对儿童:在生长发育期可利用矫治器进行早期干预,引导颌骨正常生长,避免问题复杂化。

越早干预,方式越简单,效果也越好。拖延不仅可能加重畸形,还会增加未来治疗的时间和费用成本。
如果你或家人正为此困扰,强烈建议尽早预约专业正畸医生面诊评估。可以先在「牙友记」小程序上查询本地口碑好的医院、医生案例及大致价格,做到心中有数再出发,看牙不再迷茫!
参与讨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