洗牙,专业术语称为龈上洁治术,是口腔科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。它利用超声波洁治器等专用器械,通过高频振动去除牙齿表面的牙菌斑、牙结石和色素等,以维持口腔健康、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生。洗牙后,牙齿表面会变得光滑,减少菌斑的附着,从而保护牙周组织。
1误区:我每天都刷牙,可以不洗牙。
即使每天刷牙,仍建议定期洗牙。刷牙虽能去除大部分食物残渣和菌斑,但难以彻底清除所有牙菌斑和牙结石,特别是在牙齿与牙龈交界处及牙缝深处。牙菌斑长期堆积会钙化形成牙结石,刺激牙龈,引发牙龈炎、牙周炎等口腔疾病,表现为牙龈红肿、出血、口腔异味等。
定期洗牙利用专业器械彻底清除牙菌斑和牙结石,维护牙周组织健康,预防口腔疾病。
2误区:洗牙会给牙缝越洗越大。
洗牙不会给牙缝越洗越大。牙缝变大通常是由于牙周疾病、牙龈退缩等原因导致,与洗牙本身无关。如果在洗牙后感觉牙缝变大,可能是因为牙结石被清除后,原本被牙结石占据的牙缝显露出来,或者牙龈肿胀消退后牙缝显得更大。
3误区:洗牙会造成牙齿松动。
洗牙后不会造成牙齿松动。如果在洗牙后感觉牙齿松动,可能是因为长期存在的牙结石被清除,原本被牙结石支撑的牙齿失去支撑力而显得松动,或者原本就存在牙周炎等牙周疾病,洗牙后炎症消退,牙齿松动症状显现。
4误区:洗牙会损害牙齿。
正确的洗牙对牙齿是没有损害的。洗牙过程中可能会对牙齿表面造成轻微划痕或使牙龈暂时出血,但这些通常不会对牙齿造成长期损害。而且,洗牙后牙齿表面的划痕可以通过再矿化等自然过程逐渐恢复。选择正规的口腔医院进行洗牙,遵循专业医生的建议,可以确保洗牙过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。
5 误区:不确定洗牙频率
一般来说,为了维护良好的口腔健康,建议每半年到一年洗一次牙。这是因为,随着时间的推移,牙齿表面会积累牙菌斑和牙结石,这些物质不仅影响美观,还可能引发牙周病等口腔问题。通过定期的洗牙,可以有效去除这些有害物质,保护牙齿和牙龈的健康。
然而,对于特殊人群,如口腔卫生较差、易患牙周病或已经接受过牙周治疗的患者,牙医可能会建议更频繁的洗牙周期,以便更好地控制口腔疾病的发展。
为了保持口腔健康,建议定期到口腔医院进行检查和洗牙,并根据牙医的个性化建议制定适合自己的洗牙计划。同时,日常的口腔清洁和护理同样重要,应坚持每天刷牙、使用牙线等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。
参与讨论